2019-08-15
隨著出生率走低與人口壽命增長,我國老齡化進程持續加速,預計到2050年中國將成為世界上老齡化最嚴重的國家。同時,新中國首批中產階級即將進入養老階段,付費養老已逐步形成共識,品質化、定制化養老需求巨大。
從監管政策來看,養老政策導向明確,行業發展逐步規范。近年來有關部委頻出政策,在養老體系構建、基礎建設、養老服務、人才培養、財政補貼等多方面給予政策扶持,并就市場行為和行業標準予以指導與規范。在政策引導下,以居家為基礎、社區為依托、機構為補充、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正在逐步形成。
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持續加深,養老產業供給缺口和供需錯配矛盾日益凸顯,完善養老保障體系、提升養老服務質量,已成當務之急。一方面,養老床位及護理人才供給不足,養老服務項目有限、標準尚不統一,無法滿足老年人差異化的養老服務需求;另一方面,資源錯配明顯,養老機構供給呈現兩頭大、中間小的“啞鈴形”格局,處于兩端的普惠型公立保障型機構和收費昂貴的高端民營機構居多,而解決大部分中端人群康養醫護剛需的專業機構份額較低,“空床率過半與排隊擁擠并存”的結構性供求矛盾突出,養老產業市場發展前景廣闊。
2000至2010年間,全國新建養老機構達4萬家。在經歷了重資本投入的初期階段后,養老產業已逐漸由重地產屬性向重服務屬性過渡,進入比拼軟實力的成熟階段。以高品質、專業化的養老服務能力構建養老行業的核心競爭力,將帶動行業進入良性發展軌道。